發(fā)表時間:2023-02-28 瀏覽次數(shù):302
雙梁行車起升組織及大小車部分修補規(guī)范 雙梁行車車輪車輪軸與軸承修補規(guī)范
雙梁行車是指在一定范圍內(nèi)筆直提高和水平轉(zhuǎn)移重物的多動作雙梁行車械。又稱吊車。雙梁行車首要包含起升組織、工作組織、變幅組織、反轉(zhuǎn)組織和金屬結(jié)構(gòu)等。起升組織是雙梁行車的根本工作組織,大多是由吊掛體系和絞車組成,也有通過液壓體系升降重物的。工作組織用以縱向水平運移重物或調(diào)整雙梁行車的工作方位,一般是由電動機、減速器、制動器和車輪組成。變幅組織只裝備在臂架型雙梁行車上,臂架仰起時起伏減小,俯下時起伏增大,分平衡變幅和非平衡變幅兩種。反轉(zhuǎn)組織用以使臂架反轉(zhuǎn),是由驅(qū)動設備和反轉(zhuǎn)支承設備組成。
雙梁行車起升組織及小車部分修補規(guī)范
1)起升組織的軸:探傷查看起升組織的主軸和傳動軸,不答應有裂紋;
2)電動機與減速器的位移查看:應符合聯(lián)軸器的裝置要求;
3)卷筒和減速器軸線誤差:在軸承座處的答應誤差不該大于3mm/m;
4)小車輪距誤差:由于小車輪測量的小車軌距誤差:當軌距≤2.5m,答應誤差為±2mm,且主從動輪相對差不大于2mm,當軌距>2.5m,答應其誤差不大于±3mm,且主動輪相對差不大于3mm;
5)小車軌跡標高誤差:當小車軌距≤2.5mm,答應誤差為3mm;軌距>2.5m,答應誤差為5mm;
6)軌跡中心線離承軌梁設計中心線的誤差:箱形單梁答應誤差為:不得大于1/2δ,δ-腹板厚度(mm),單腹板梁答應誤差為:不小于10mm,箱形雙主梁答應誤差為:2~3mm;
7)小車軌跡接頭誤差:軌跡接頭處標高誤差及中心線誤差≤1mm;
8)小車輪端面水平誤差:水平誤差不該大于1/1000,且兩主動輪偏斜主向相反,1-測量長度;
9)小車輪端面誤差:不得大于D/400;
10)小車輪踏面誤差:一切車輪踏面都必須在1個平面內(nèi),誤差不該大于0.5mm;
11)小車輪距誤差:答應相對誤差為4mm。
雙梁行車大車工作組織修補規(guī)范
1)車輪誤差:大車車輪的水平,筆直誤差與小車輪相同;
2)同一平衡梁上的車輪查看:同一平衡梁上的兩個車輪的對稱平面應在同一筆直平面內(nèi),答應誤差不該大于1mm;
3)軌跡外觀查看:軌跡不該有裂紋、軌頂、軌跡頭旁邊面等磨損量不該超越3mm;雙梁行車軌跡縱向傾斜度不該大于5/1000;同一斷面內(nèi)的兩根軌跡相對標高誤差≤10mm;
4)夾軌器檢修:鉗口磨損量超越原厚40%的應替換,電動夾軌器要經(jīng)常留意調(diào)節(jié)**尺,使其指針在規(guī)則的方位;
5)由車輪測量出的雙梁行車跨度誤差:當跨度L≤30m,跨距誤差不該大于5mm,當L>30m,跨距誤差不該大于8mm。
6)由車輪量出的對角線誤差:當跨度≤30m,誤差不該大于5mm,當L<30m,其誤差不該大于10mm。
雙梁行車車輪車輪軸與軸承修補規(guī)范
1、雙梁行車車輪修補規(guī)范
1)車輪踏面磨損,車輪踏面磨損量超越原厚度的15%時應替換新件,沒超越此值,可重新車制、熱處理修復。車輪直徑應在公差范圍內(nèi),表面淬火硬度HB300~500,對車輪直徑大于Φ400mm的淬火層厚度應大于20mm;小于Φ400mm時,淬火層厚不該小于15mm;
2)兩個相互匹配車輪的直徑誤差,主動車輪直徑誤差不該超越名義直徑的0.1%,從動車輪則不該超越0.2%,電動葫蘆車輪直徑誤差不該超越名義直徑的1%,從動車輪不該超越0.2%;電動葫蘆車輪直徑誤差不該超越名義直徑的1%;
3)輪緣磨損與折斷,變形:輪緣磨損量達原厚的50%或折斷面積超越30mm2應作廢,輪緣厚度彎曲變形達原厚度20%應作廢;
4)車輪裂紋:車輪發(fā)現(xiàn)裂紋則應作廢;
5)踏面橢圓度:車輪踏面橢圓度達1mm應作廢;
6)車輪組裝配:裝置好的車輪組件,應能手轉(zhuǎn)動靈活,裝置在同一平衡架上的幾個車輪就在同一筆直平面內(nèi),答應誤差為1mm。
2、雙梁行車車輪軸與軸承修補規(guī)范
1)軸頸的檢修:軸頸在大修后的橢圓度、圓錐度不該大于0.03mm;
2)裂紋的檢修:用磁力或超聲波探傷器查看軸,軸上不得有裂紋,劃傷深度不得超越0.03mm;
3)滾動軸承的檢修:圓錐滾子軸承內(nèi)外圈之間答應有0.03~0.18mm范圍內(nèi)的軸向空隙。軸承壓蓋調(diào)整空隙應在0.5~1.5mm的范圍之內(nèi)。
雙梁行車運用保養(yǎng):
1.起重吊裝設備出廠前,要做好身份記載。設備裝置前**查看和保護:查看設備各首要組織性能的完好性,查看首要鋼結(jié)構(gòu)和聯(lián)接件及其銷軸、螺栓的可見缺點,查看設備表面的防腐情況,形成記載,出具裝置定見。
2.起重吊裝設備由專人保養(yǎng)保護。設備交付運用后,日常保養(yǎng)應由設備操作司機或運用單位專職人員擔任,裝置維保單位對日常保養(yǎng)內(nèi)容負有監(jiān)督和查看的義務。日常保養(yǎng)首要內(nèi)容科歸納為“十字作業(yè)法”:清潔、緊固、光滑、調(diào)整、防腐。每天班前、班末10~30分鐘,巡視設備各部分、各部位是否正常,按規(guī)則加油光滑,留意機械工作聲響是否正常,做好清潔工作和交接班工作,以到達設備外觀整潔,工作正常之目的,日常保養(yǎng)記載和交接班記載要制成固定表格,并作為檔案管理。
3.起重吊裝設備要定時進行專業(yè)體檢。設備運用過程中的定時查看和保護保養(yǎng):在規(guī)則的時間里對機械設備進行若干次保養(yǎng)和修補,以清洗、光滑、調(diào)整、解體、檢修為中心內(nèi)容進行。一般由修補人員和操作人員共同來完成。
雙梁行車出廠后,一般規(guī)則有60小時左右的磨合期(有的稱為走合期),這是制作工廠依據(jù)雙梁行車運用初期的技術特色而規(guī)則的。磨合期是確保雙梁行車正常工作,降低故障率,延長其運用壽命的重要環(huán)節(jié)。但部分用戶由于缺乏雙梁行車運用常識或是由于工期緊,或是想趕快獲得收益,而忽視新機磨合期的特別技術要求。有的用戶甚*以為,橫豎廠家有包修期,機器壞了由廠家擔任修補,于是機器在磨合期內(nèi)就長時間超負荷運用,導致機器早期故障頻繁產(chǎn)生,這不僅影響了機器的正常運用,縮短了機器的運用壽命,而且還由于機器損壞,影響了工程進度。因而,對雙梁行車的磨合期的運用與保養(yǎng)應引起充沛重視。